携新书《牡丹花开二十年》来到南京,在接受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采访时他谈到,在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推出20周年之际推出这本书,就是想要做一个总结:“这部戏至少启动了昆曲的复兴。”
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《牡丹花开二十年》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20年的全记录,也是白先勇20年追求昆曲复兴之路的历程呈现。全书六辑内容从白先勇与昆曲结缘谈起,回顾制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来龙去脉。除白先勇的个人讲述外,还有主创团队回顾20年的征程,导演、艺术指导解析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舞台美学建构,演员分享拜师学艺之路等内容。书末附有多篇论文,并有逾200幅全彩剧照及幕后工作照,堪称了解白先勇昆曲情怀、美学建构以及昆曲艺术入门的“宝典”之作。
“20年,剧中的演员还都是原班人马,没有散,这个很不容易。看他们写他们当初怎么严格训练的,怎么一招一式学下来的,还是蛮感动的。”白先勇感慨地说,制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时,演员们才刚刚20岁出头,还很青涩。现在经过了20年,他们都已经成角了。 他回忆,当初决定做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是看到很多昆曲的老师父到了退休的年纪,昆曲传承有断层的危险,所以想训练一批年轻演员接班。同时也希望通过年轻的演员来吸引年轻观众,“过去坐在台下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的”。
采访中谈到两位故去的大家,白先勇心怀感激。叶嘉莹打开了一扇“窗”,让他可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,而张继青则对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帮助很大。
他在书中也写道:“离开上海我去了南京,重返故都,我又看到一堂精彩无比的昆曲表演,张继青的‘三梦’:《惊梦》《寻梦》《痴梦》。张继青在昆曲界享有至高地位,她的旦角行当具有‘祭酒’的身份,她擅演三梦,有‘张三梦’之称。张继青在江苏省昆剧院朝天宫的舞台特别为我表演‘三梦’,她的《寻梦》师承姚传芗,半个小时的独角戏,把昆曲艺术推上了最高峰。离开南京前,我在宴请张继青,报答她特别为我演出的厚意。结识张继青对我日后参与昆曲复兴有极大关联。”
据悉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整个创作过程、排练过程,甚至舞台布置、演员服装等,张继青都参与其中。一开始的很多场演出,张继青就坐在台下,看到一点地方不到位,就马上到后台去纠正。“一点点累积,精益求精,张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们非常佩服,我们很怀念她,我们也很幸运,她把《牡丹亭》留给了我们的女主角,沈丰英(青春版杜丽娘扮演者)得到了她的线年,白先勇笑言,自己并不是昆曲界的人,完全是因缘际会做了这件事,“好像有一个人用手推着我走上这条路”。当初他好像一个草台班的班主,带着一群年轻人到处闯江湖、跑码头,现在想起来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。但让他感动的是,不管是在南京、北京,还是在厦门、桂林,甚至是那些从来没有昆曲的城市,当他们带着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进到校园演出的时候,学生们都很热情,场场满座。
“到我写书的时候,这部戏演出了520多场,去了60多座城市,进过40多所高校,吸引了100万观众,我们这个戏还是有广泛影响的,至少启动了昆曲的复兴。”对于后来戏曲界一阵风推出青春版,白先勇的态度是,还是要看适不适合。“《牡丹亭》适合青春版,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歌颂青春、歌颂恋爱的,有的戏不一定合适,比如写历史沧桑的,就不一定合适。不过青春版让年轻的演员来担纲,这个是好的。”
白先勇透露,继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之后,几年前又出了校园版《牡丹亭》。“2018年,以北大为主,我们在北京16个大学海选了39个成员演出校园版《牡丹亭》,当时也很轰动。我想北京有了,南京也应该有。”据悉,目前南京高校也正在做校园版《牡丹亭》,预计明年春天就能与观众见面。
据悉,白先勇此次来宁行程安排得很满,包括在南京大学举办专题讲座、观看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三场演出以及在先锋书店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等活动。消息一经发布,便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前来支持,门票“秒光”。